农民 李小五: “ 你不要还有人要, 我不可能烂在园子里。”
李菊仙:“不过大哥你得考虑你这梅子实在太小了,只能做脆梅。”
农民 李小五:“你也可以挑一挑,大多数是可以做雕梅的。”
每年的六七月份都是李菊仙最忙的时候,她要奔波在一个又一个梅园里,和老乡商谈收购梅子的事情。
李菊仙:“把这小的挑一挑,小的只能做脆梅,你经济上加上一点,我们尽量帮你挑好。”
今年,李菊仙打算收购2000吨左右的梅子,占用资金在300万元左右,这让她有些头疼。
李菊仙:“我们这个梅子属于季节性出产果品,一年最多有两个月的出产时间,所有的原料都要在这两个月集中收购起来,在这个情况上比较积压资金,大量的资金要在这两个月投资下去,积压一整年去卖再销售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资金是最大的困难。”
1986年,16岁的李菊仙考上了洱源县文工团,明星之路好像铺在了这个天真的白族少女面前,然而,两年风光的舞台生涯却使李菊仙无力供养她的6个姊妹完成学业,1988年,她辞职和男友找了10万元承包了洱源县三营乡罐头厂,摸爬滚打了七年后的1995年,李菊仙没能在合同到期后继续承包。
李菊仙:“挣了七八十万元了,那我们就回老家吧,这里都已经结束了,就回了老家,当时回到老家还是心里感觉闲不下来,不可能就这么待着。”
闲不着的李菊仙注意到,经常有一些广东商人把洱源的梅子运走加工成话梅返销回大理,这事刺激了李菊仙的神经。
李菊仙:“为什么要让其它省的人,我们累得像搬运工一样,把这个原料搬运到其它省,做成成品,又返销到我们这边市场来,我们本地人为什么不动一下脑筋,把这个原料充分利用起来呢?”
李菊仙想到了白族传统名特食品雕梅,在她之前,还从没有人把雕梅大规模地推向市场,困难的是在青梅上雕刻出图案完整美观的花纹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员工:“在这个梅子中间划一个中线,刀尖对着这个中线向两边甩开,甩开一个人字,然后在往前,再甩一个人字,但是人字与人字之间的距离必须均匀,然后这个刀尖要深深的划到他的核上,不然它会连接起来。”
李菊仙:“它这个价值高也是一环扣一环的,第一在选料上选的是最优质的梅子,第二在雕工必须及时的完成加工工序,你要是今天不做完,到明天就报废了,第三它的雕刻有一定难度。”
雕梅制作工艺复杂,远在唐代南诏时期,大理白族也只是把雕梅作为探亲访友馈赠的礼品。加工时,要把雕好的梅子放在盐水中浸泡10分钟脱酸护色,高温消毒后用白糖、蜂蜜浸渍3个月以上。1997年底,李菊仙耗时一年加工的12吨雕梅,被她孤注一掷地运往大理。
李菊仙:“很多游客听完介绍都很奇怪,拿着一个雕梅不想吃就看,一个呢就是看它里面有很多神秘的文化一样,反正看着这个梅子舍不得吃,好多游客来到这里,再怎么贵也得买几包回去,强调我们这个雕梅的本身价值,它一个是工艺,再一个是加工过程中的难度,还有一个它选料比较特殊,选的是最好的料。”
一颗雕梅在旅游市场卖到了一元钱,让李菊仙大喜过望,但梅子大小不一,无法用机器来生产,怎么办。
李菊仙:“如果刚学的这些人,你就多给她一分二分,让她提起一些兴趣,现在我们这一片的老百姓,妇女同胞都愿意来学做雕梅,现在她们都熟悉了,一天能挣二三十元钱。”
好的雕梅用的是刚采摘的梅子,否则会影响口感,但是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做5公斤左右的雕梅,因此在梅子成熟季节,需要大量的雕工,1998年,李菊仙靠200多个徒弟,又各自为战,大量地培养梅园附近的农户学习雕梅,以提高产量。
李菊仙:“直接针对农户,我们已经把大片的梅园所有梅园的地方,附近的老百姓都培养出来了,都会做,都让他们会做第一道原料,一般雕工是请到家里来,我们付一颗两分钱的雕工,我们直接让老百姓他这颗梅子价值1分,雕工5分,那现在再给他们加2分,那就成5分了,一颗梅子定的价格就到5分了。”
村民:“当时不会雕,后来她们下来教我们雕,一个5分钱再卖给她们,”
记者:“你一天能雕多少,一天2000多个。”
1999年昆明世博会期间,李菊仙请大学生促销雕梅,真正检验雕梅的时刻到了。
李菊仙:“一个是解渴,一个是消炎,一个是解暑这个是存在的,他本来存在的价值。我们又把它加工成一个美好的食品卖出去,这在市场上是非常认可的。”
世博会给了李菊仙展示自己展示雕梅的舞台,她拿出500公斤价值4万元的散装雕梅供游客免费品尝。
员工 张雄飞:“看到这个雕梅的时候,感觉非常稀奇,因为一个梅子好像一朵花一样的,这个东西以前没见过,太想品尝了,品尝的欲望特别强,加上我们公司规定可以免费品尝,就有很多人排队来品尝我们的雕梅,结果就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销售力度了。”
世博会前,李菊仙还突发奇想,让代表白族儿女的金花形象出现在了雕梅的包装上,雕梅和包装相得益彰,让人眼前一亮。
李菊仙:“我当初在洱源县文工团的时候照的白族金花头像,用我自己的金花形象作代言宣传,在包装袋子上,当时印出来的效果不太好,印出来的金花也有点走样,尽管包装不太成功,但是在市场上销售情况挺好。”
世博会为众多商家提供了商机,李菊仙准备的30吨雕梅,在三天之内所剩无几,这让她既高兴又后悔。
李菊仙:“那一年200克卖15元都不够卖,都忙不过来,在世博会刚刚结束我们的梅子就销完了,当时我们做的产量很少,就有30吨左右,那一年虽然我们感觉真后悔,做的太少了,但是对我们企业是一个启蒙启发的阶段。”
董志斌:“实际上整个会期给我们的印象比较深,就是梅子还有很大的潜力,市场前景很好。”
李菊仙的雕梅在世博会上风光了一把,同时还吸引了很多经销商纷纷加入了她的营销网络,她再次扩建了加工厂,同时把炖梅青梅脆梅乌梅等120多个品种推向市场,从1999年到2002年,她在昆明丽江西双版纳等10多个城市的专卖店纷纷开张,她采用的一些营销手段也立竿见影。
经销商 段龙钢:“每个月能够销5万元的货,我们能得到2%的回扣,要能销到10万元的货,我们能得到5%的返利,就是回扣吧。”
群唱:“风吹桃林满树花,喜鹊枝头叫喳喳,果园的哥哥交了桃花运,姐妹二人都看上他,大姐看上他人品好,二姐看上他有办法,小妹妹看上他勤劳能致富,显得脸上羞答答,啊呀呀,走了桃花运,个个都想嫁给他。”
就在李菊仙春风得意的时候,2002年秋天,一位广西客户打来一个让公司上下意想不到的电话。
员工 张雄飞:“包销出现问题以后,这是我们第一次经历,所以一下子就全蒙了。”
那是李菊仙给客户签订的公司唯一一个区域包销合同,没想到却出了问题。
董志斌:“在电话里面跟我们大吵大闹,他说我们是事先有合同规定的,我们之间的形式是搞包销,现在有其它地方的产品流进来了,而且我们难以统一这个价格,那么,现在必须相应要给他一些补偿,一些赔偿。办企业,谁也不想去打官司,都很想顺顺利利的经营,你要说老在这些方面去打官司,还有什么精力,这也是一次教训。”
因为没有经验,李菊仙对包销商的二级批发价格在合同细节上缺乏约束,公司陷入了被动。
董志斌:“比如说5元钱的雕梅,他可以卖15元,最后导致我们公司销售产品在终端销售上受到制约,产品销量会下降,实际上它不利于我们产品市场的开拓,不利于扩大我们的销售网点。”
纠纷以李菊仙赔款5千元退出那个市场结束,但商场中的一次次磨砺也让这个女人成熟了,她甚至把市场拓展到了国外,然而2003年春天的那场非典却让她措手不及。
李菊仙:“那个打击可大了,我们的心里边着急透了,不仅说自己积压的成品卖不出去,反而所有发出去的货正在路上周转的那些货,全部退到厂里来,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。”
那个时候正是春末夏初,洱源县的6万多亩梅子不可阻挡地熟了,一些卖不上价钱或者卖不掉梅子的农民开始砍树。
农民 李小五:“我们已经砍了一部分,它那个棵数是2500多株,我已经砍掉500多株,当然是心疼了,但不过是没办法,它当时卖不掉,你就不可能不砍啊,这么大的土地你让它闲着是不可能的。”
梅树是无辜的,农民是无辜的,作为洱源县梅子加工龙头企业之一,李菊仙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决定按原计划收购梅子。
李菊仙:“这个影响过去后,那我们企业还得做老本行,还得发展,所以我们还得需要大量的原料,要是老百姓当时一着急,把树都砍完了,那我们这原料上哪儿收呢,那时候我们心里也很矛盾,也很着急,看到说有些老百姓我们去做工作,你们千万不能把梅树砍掉,你看今年尽管本来是不敢收的,但是现在我们也是冒着风险把梅子收掉了,这个你们应该可以理解的。”
这时候,洱源县政府出面给企业做工作,以防梅贱伤农发生大规模的砍树事件。
洱源县常务副县长 赵泰州:对加工企业适当的补贴,也就是说,每公斤的梅子给予0.1元的补助,按全县整个产量计算补贴在100万元左右,主要是使企业发展好,也不要损害老百姓的利益。
忧心忡忡的梅子加工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敞开收购梅子,李菊仙收购了1000吨,这不仅没有成为企业的负担,随后反而成为企业腾飞的动力。
李菊仙:“没多久,非典这个灾难就过去了,我们天滋雕梅的订单一天比一天多,一天比一天多当时我们在相应政府的号召,收购那1000吨梅子,反而因祸得福了,我们就不停的加工,白天晚上加班加点的加工,那年1000吨梅子全部销完,而且呢价格也卖的挺好。”
李菊仙:“各位游客,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洱源的西湖旅游观光,这个洱源西湖呢属于我们大理洱海的源头,是个自然的风景区,同时我们还给各位游客准备了,几盘梅子,让大家免费品尝,赏我们的西湖美景,品我们的天滋雕梅。”
2004年,李菊仙又投资500万元,建起了一个梅子饮料生产线,并斥巨资一举承包了家门口的云南省省级旅游风景区大理西湖,她说她在为自己的雕梅产品开辟了一个销售渠道的同时,也在为自己拼一个未来。
李菊仙:“我们家的食品加工厂本来也是在西湖的岸边,我们做的这个天滋雕梅本身也是一个旅游食品,一个代表民族风格的旅游食品,旅游的开发,和我们的果品销售,这两款连在一起,会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。”